2021年7月4日晚,一则来自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《关于下架“滴滴出行”App的通报》(下称《通报》)的重磅消息刷屏。
两天前,2021年7月2日晚,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了《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关于对“滴滴出行”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》(下称《公告》),宣布对“滴滴出行”实施网络安全审查。这是我国首次对企业启动该程序。
再往前两天,2021年6月30日,“滴滴出行”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。
那么,《通报》所称的“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”、“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”及“下架”分别指什么?法律对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有什么规定?“下架”是什么措施会有什么后果?……就这一系列问题,我们暂抛开其他因素,先从法律视角来分析一下,“滴滴出行”App下架事件的背后……
滴滴最新的消息来了,经过检测核实,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。
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,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,参照国家有关标准,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,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。
滴滴随后表示,滴滴坚决落实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要求,已经在七月三号暂停新用户注册滴滴出行app,将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下架整改。
滴滴有问题必须要严惩。但是大家仔细想一想,你会发现这其实并不是滴滴一家的问题。
互联网大厂的套路是第一步呢,使用超低价格甚至补贴送钱的方式诱导用户注册,迫使用户放弃个人隐私权,签订个人数据安全因素等等霸王条约。
第二步呢不断的搜集存储用户个人的隐私数据、消费行为数据。
第三步呢使用算法对用户精准推送他们喜欢的商品啊,还有新闻啊等等。只给你看你喜欢的形成超强的用户粘性,等到你离不开他的时候,垄断涨价收割一气呵成。
所以这次恳请有关部门以滴滴APP下架为契机,全面整治一下国内互联网企业滥用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、侵犯个人隐私等等问题。